近年来,江门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侨务工作,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“侨都赋能”“港澳融合”“人才倍增”工程,大力实施华侨华人“汇聚”计划、侨都青年人才全球汇聚行动,建好用好华侨华人(含港澳台)人才队伍,积极引导港澳台侨各类人才抢抓“双通道”历史机遇,以侨为桥,助力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。
依托“侨梦苑”核心平台,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
搭建产业聚集平台。江门以江门高新区为“侨梦苑”核心区,蓬江产业转移工业园、新会经济开发区、台山工业新城、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、鹤山工业城、恩平工业园区、银湖湾滨海新区等为“侨梦苑”分园区,构建“侨梦苑”“一苑多园”工作体系,凭借“侨梦苑”品牌效应、政策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环境,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平台。据统计,全市现有侨资企业3990家,其中“四上企业”793家,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6家。
打造创新创业平台。江门用好华侨华人资源,先后认定7个江门“侨梦苑”港澳台侨创新创业基地,累计可容纳项目数量898个,入驻项目599个,入驻港澳台侨项目103个,累计带动港澳台侨就业人数1726人。
构筑事业发展平台。“侨梦苑”核心区已建成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家,省级2家,市级13家,累计孵化港澳和侨资项目87个,带动就业人数1241人,入驻项目累计拥有知识产权703项。
发挥“海内海外两个江门”优势,构建国际人才“强磁场”
筑牢海外阵地。江门构建起对外联络的全球青年网络架构,建立“侨团侨领+归侨侨眷+侨商侨青”联络体系,共吸引10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到“六大工程”的重点项目中来。
聚焦侨青工作。江门积极实施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计划和港澳高校毕业生引留行动,发布港澳台侨青少年精品研学考察线路。去年6月至9月初,共70批次逾6600名港澳台侨青少年前来江门寻根、实习、研学、联谊,批次和规模均创历年暑期之最。成功举办2024年江门市博士和青年人才招聘专项行动(澳门站)和“科技杯”等创新创业大赛。今年以来,开展“港澳青年看江门”“港澳青年江门实习计划”“侨都启航 圆梦湾区”系列活动,为江门发展新质生产力引才留才。
坚持文化引侨。江门成功举办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、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、“少年中国说”侨都武术大赛、狮王邀请赛系列活动。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。实施全国首部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《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》。推出《中国侨都》中英文双语版和电子版,发行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狠抓为侨服务拴心留人,培育一流人才生态圈
全力维护侨益。江门启用全国首个省市共建的粤港政务服务“跨境通办”(江门)专区,服务点增至6个,为港澳同胞提供服务超1万人次。启用“粤港澳特需门诊”,引进港澳医生到江门市中心医院跨境执业,有效推进“港澳药械通”内地指定医疗机构申报。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首创“华侨调解+国际仲裁+司法确认”模式,成立华侨华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三大争议解决平台。创新“法+侨”“检+侨”“司+侨”“税务+侨”“金融+侨”“医疗+侨”等为侨服务模式,为华侨华人来江门工作生活提供最大便利。
建立高端智库。江门组建华侨华人高端侨务智库联盟,敦聘首批华侨华人高端智库联盟专家20名。与暨南大学共建侨文化研究院,发布侨助“百千万工程”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15项研究课题。成立江门欧美同学会,开展“同心·聚力”系列活动。
切实暖企惠侨。江门在全省率先落地第三方信用评级“江澳模式”,上线全省首个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系统,扎实开展侨资企业认定和统计,建立健全侨资企业数据库。